电话
099-93882209
清明时节祭英烈育才小学四年四班 杨一指导教师 朱丽雁 又是一年春草绿,梨花风起正清明。严冬在东风中消退,疫情在抗击中向好。
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,不知不觉清明节将至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清明节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、缅怀先烈、祭扫陵墓的节日。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,却冲不淡我们对英烈的缅怀之情。每逢清明祭祖忙,忖量先烈感衷肠。
今年清明异往常,新冠病毒来作恶,全国上下抗疫忙,英雄请缨逆向行,舍生忘死保安康,燃柱心香祭英烈,网络祭祀诉衷肠。掀开《红岩》,打开沉醉在心底的影象宝藏,我找寻到一个又一个的壮烈瞬间:是他,为保全军,用全力托起炸药包、拉燃导火索,舍生取义,他,就是董存瑞;是他,为获全胜,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孔,壮烈牺牲,他,就是黄继光;是她,坚守信念,从容走向铡刀,“生的伟大,死的庆幸”,她,就是刘胡兰……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迹让我陷入沉思,凝望窗外,追昔抚今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“疫情”大战中,我记着了他们的辉煌事迹和闪亮名字:是他,发出预警,被称为疫情“吹哨人”,不幸熏染,却仍想着上一线救死扶伤,他,就是李文亮;是她,临危受命,为病人主动留守,生命被定格在29岁,她,就是夏思思;是他,生命告急,还在想着掩护同事,嘱咐“如果万一,不要插管”,他,就是刘智明;是他,邻近婚期,推迟婚礼投身抗击疫情,却永远的离别了自己的新娘,他,他就是彭银华……战争年月,血雨腥风,是他们保山河无恙;宁静年月,岁月静好,是他们保黎民安康。
我明白了:我们幸福生活,只因一直有人默默替我们在负重前行。疫情无情人有情,缅怀亲人,贵在心意,重在文明,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,做好自我防护,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让清明与文明同行曙光学校 张鑫璐 指导教师 刘晓川 “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”,是啊,每逢清明将至,好像总是有雨的,细雨缱绻,望着飘洒的如针的细雨,秉烛以祭,使得人们心中顿生无限的哀愁与忖量……小时候,我总是听爸爸讲,清明扫墓是因为冬去春来,草木萌生,人们到先人的宅兆,会亲自察看宅兆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,或被狐兔穿穴打洞。在祭扫时,给宅兆铲除杂草,添加新土,供上祭品烧猪,燃香奠酒,焚烧纸钱及举行简朴的祭祀仪式以表现对祖先的纪念。
爸爸还说清明祭祖扫墓,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、行孝报德的详细体现,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。不少外洋侨胞、华裔,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,以示不忘先人,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。
我记得冯友兰曾说:“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,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情感,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,不是宗教的”。谁都清楚,祭祀的酒馔哪一滴何曾到九泉呢?可曾几何时,清明节变了,变得拥挤、变得铺张浪费了。瞧,一家老小带上大包小包的供品一同驱车前往墓地祭拜。可汽车才上路没多久便停滞不前了,不时听到有人在不满地大发着怨言,而司机则急躁不安地按起了车喇叭……好不容易,一家老小终于以蜗牛爬行的速度到达了目的地。
摆上丰盛的供品,点起了香、燃起了烛,撒起了五花八门的仿真币冥币:人民币、港币、美钞应有作文尽有,然后放起了爆竹。淘气的风儿连蹦带跳地跑过,撒下的纸钱中有一些不听话的,跟在风儿后头,散落在山中的各个角落。最恐怖的当属燃放爆竹或焚烧纸钱后遗留下的那不起眼的小火星,稍有不慎,结果将极为严重!尤其是我们身处林区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。
耸立在漠河县的“五六大火纪念馆”永远都是我们兴安人心头上的伤疤!岂非,祭拜先祖的方式仅有这些吗?不!不是的!现在全国上下不是都在提倡文明祭扫吗?看,许多大都会的住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:植树祭祀成主流,绿色祭祀托哀思;鲜花换纸钱寄哀思,低碳清明悄成风;网上祭祀,通报清明新风俗;另有音乐祭扫、家庭追思会等形式,已不再是新鲜事了。看看安息堂前、墓地旁那停放有序的车辆,再看看那逐渐变少的“垃圾”,它们告诉着人们:我们离文明已近在咫尺了。
又是一年春草绿,又是一年清明来,2020年的清明节转眼就要到了,希望我们今年的清明祭扫能更好地携手文明,祭出真情,亮出文明。
本文来源: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-www.tianfuw.com